從近年的倫敦系列看來,多產的Woody Allen似乎開始犯了老導演都會不自覺犯的毛病,開始向過去的舊作「致意」。Match Point(譯:愛情決勝點)讓人不禁想到1989年的Crimes and Misdemeanors(譯:罪與錯)、取材自希臘悲劇的Cassandra’s Dream(譯:命運決勝點)以及彷彿早期與Diane Keaton合作時期的輕鬆喜劇Scoop(譯:遇上塔羅牌情人),都讓人查覺那點「復古」氛圍,也開始不免期待,過去的Woody Allen是否要回來?
但看過Midnight in Paris之後,就知道猜想僅止於猜想。
電影中的巴黎意象,實在是太過符合大眾對於巴黎的刻板印象,開場幾幕巴黎的大遠景都讓人覺得了無新意彷彿觀光宣傳帶。是要宣傳巴黎觀光的話,已經有部有趣又善盡推銷職責的Paris, Je T’iame(譯:巴黎,我愛你)了,更不用說更多有深厚文化意涵又以巴黎為背景的藝術電影,哪裡還差這部Midnight in Paris?
被指過於吊書袋的劇情對白,其實尚可接受,畢竟Woody Allen的電影中,本就時常出現要角們對藝術品見解落差的橋段,用以形塑角色的性格與社會地位,與彼此間的相對關係。只是在這部片中,因為選角與氣氛營造的不同,不免讓人覺得失去了過往Woody Allen特有,那知識分子的尖銳嘲諷,而顯得只是單純炫耀學識的中產階級罷了。飾演男主角Gil的Owen Wilson明顯試圖模仿早期的Woody Allen,但從頭到尾大概只有鼻子比較像。整部電影雖然眾星雲集,但每個人的表現也不過中規中矩而毫無驚喜,且不知是氛圍使然或為何,Midnight in Paris總讓我聯想到1996年的Everyone Says I Love You(譯:大家都說我愛你)。
也許是我期待太高,Woody Allen是我最喜愛的導演之一,過去的Annie Hall(譯:安妮霍爾)、Manhattan(譯:曼哈頓)等片可謂經典,台詞劇情都早已倒背如流。如今看到他端出這樣一道菜,叫我這鍾愛他早期作品的影迷怎麼吃得下去?
Midnight in Paris其實是部不錯的電影,放眼望去仍是狠狠打敗線上大多數的電影,只不過會讓認真想重溫Woody Allen往日風采的影迷心碎一地。
在電影中,主角Gil緬懷舊日美好時光,一如現實中的我們緬懷全盛時期的Woody Allen一樣,都已是一去不復返。
很喜歡你的見解,Woody Allen或許只剩下慵懶的爵士誘人,時代的褪色總是令人懷念。期待你有空提筆,看看你的新的電影觀點。
很開心聽到你的回應,謝謝:)